Category Archives: 评论 Opinion

中国#metoo蔓延 揭权力规则下隐蔽性侵 China’s #metoo Movement – Sex Abuse Under the Rule of the Powerful

Getty Images 7月,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站出来,自述自己被性侵的经历。这一次,加害者的面孔不止于高校老师和教授,一些公益机构的“慈善名人”,资深记者,乃至名噪一时的“公共知识分子”被钉上了加害者的名单。 从“公益人”雷闯开始,到前记者章文,再到央视主持人朱军,已有超过二十名知名人物在中国大陆的社交媒体上被指性侵或性骚扰,但他们其中一些人却用“荡妇羞辱”的方式回应,激起公众更大的怒火,以及更多女性的检举。 舆论焦点也从校园里的权力失衡,转向整个中国社会权力规则下更隐蔽、更常态的性侵害。

Posted in 评论 Opinion | Leave a comment

刘晓波逝世一周年:刘霞与恐惧笼罩的中国 The First Anniversary of Liu Xiaobo’s Death: Liu Xia and the China Covered by Fear

2018年7月12日,美国之音采访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她转述身边刘霞的话,刘霞不会出席7月13日在Gethsemane church教堂举行的刘晓波逝世周年追忆会。同时,廖天琪还代为表达刘霞的意思:也不方便对美国之音说几句话。当天,廖天琪还告诉美国的自由亚洲电台,关于刘霞不能出席刘晓波的追忆会,“她(刘霞)告诉我原因了,但我不能说……是她不能。” 看到这个消息,我心中一阵紧缩,悲怆感猛然袭来,我的悲观估计被证实了,恐惧感仍然如影随形,牢牢地笼罩着刘霞。 两天前的7月10日,刘霞获准离开中国前往德国,许多朋友欢呼她“自由了”。当时我在微信和推特Twitter上发悲哀之声:刘霞并未自由,她仍在中国政府那张巨大的如来佛手掌中,晓波逝世前后的情况我们仍然很难知道,因为刘霞的弟弟刘晖仍然在中国,他会成为人质。 中国政府成功地在人们心中营造起广泛而强烈的恐惧感,刘霞不幸成为其中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牺牲品。2010年10月8日,刘霞的丈夫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从那天到今年7月10日,刘霞被软禁近八年。绝大多数时间里,她是一个人呆在北京玉渊潭的居所。不管是出门买菜还是前往锦州看望刘晓波,都是警察护送。近几年,政府允许她见几个经过审核后恩准的朋友。刘霞曾经把我也放在要求会见的名单中,但未被批准。长期的幽闭生活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得刘霞的心理上被营造出强烈的恐惧感,可怕的是,这种心理上的恐惧和现实的威胁不会随着她离开中国而消散。

Posted in 自由 Freedom of Speech, 评论 Opinion | Leave a comment

中国英烈保护法寒蝉效应 史学研究担心紧箍咒 China’s Martyrdom Protection Law Creating Frigging Effect and Worries History Scholars

近几年在中国大陆,保护英雄和烈士的名誉权,不单在法律上有新发展,更是极敏感和富争议的政治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今年5月施行后,中国首例烈士名誉权诉讼案近日宣判。 案件中,法院认定江苏淮安一网民在微信群中辱骂了一位在救火时殉职的消防战士,侵害了消防战士名誉权,要求他通过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这部加强对英雄烈士保护的法律自4月通过以来,就得到了中国官方和一些民众的推崇,但也有学者担忧,这部法律会严重影响到历史研究的自由。

Posted in 自由 Freedom of Speech, 评论 Opinion | Leave a comment

“六四” 29周年:真相、遗忘与分化 29th Anniversary of the 1989 Student Protest: the Truth, the Forgotten and the Divided Public

AFP 1989年6月3日夜晚,枪声和喧闹声响彻了仲夏之夜的北京。大批军人,四面合围进入城市中心地带,坦克隆隆,倾轧长街,血迹满地,一个平凡的日子变成历史的分界点。 29年过去,仍有人记得那一批人的血泪和勇气,记录、追逐未解的真相,也有人无意或刻意选择了遗忘与淡化。 传统的观念认为时间相隔越久,历史真相就越有机会水落石出。无论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至少在“六四”这一事件上,每当周年纪念日,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新的信息或观点会被公布于众。

Posted in 民主 Democracy, 评论 Opinion | Leave a comment

中国女性面对的就业歧视:“两成公务员职位男性优先”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Faced by Chinese Women: “Two-Tenths of Civil Servant positions Prefer Male Applicants”

Getty Images虽然法例订明禁止性别歧视,但中国不少招聘广告仍写明“男性优先”。 又到毕业季,即将离开校园投入职场的大学生们纷纷投简历、赶面试,为找工作而奔波。这是个焦虑的时节,而即使条件相约,女学生也往往会较男同学们更焦虑。 “面试时HR(人力资源部门)问我有没有男朋友,到底该怎么回答?”经常有女性求职者在网络上焦急地问这个问题。一些求职资讯网站会提醒女生们,这时候记得回答:自己短期内没有结婚、生育计划,一定会尽力先拼命工作几年。 在中国大陆,男、女生在求职时面对的待遇十分不同,不少雇主不愿意为女员工生育的产假成本”买单“(这个问题在开放二胎后更加严重),也认定女性不像男性那么能够挨夜、加班、适应压力。 虽然有法律明文禁止“就业歧视”,但有关注女性就业困难的律师指出,职场招聘针对女性的歧视,一直没有改善。

Posted in 评论 Opinion | Leave a comment

“一点也不在乎习近平”:新一波海外学运观察 “We Don’t Give a Dam to Xi Jinping” : A New Generation of Student Democracy Advocates Abroad

2018年3月26日,美国佐治亚大学化学系在读博士生、现任IFCSS轮值主席古懿站在校园内的抗议海报前。Courtesy of Gu Yi (NYT) 自从中共提议废除主席任期制,由中国留学生发起的抗议活动——习“不是我的国家主席”(Not My President)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取消主席两届制,意味着未来习近平可以无限期地担任中国的核心领导人。但对于留美学生古懿和他的同伴们来看,习本来就不是个合法领导人,自始至终都不是。他们管自己发起的抗议活动叫“从来不是我的主席”(Never My President)。 “大多数报道错误地声称我们参加了‘不是我的主席’的活动,并用我们反对的那张海报作为封面,还说我们‘抗议’习近平修宪,”古懿上周回应邮件时澄清道。“事实是:我们一点也不在乎。” 近日对中国当局发出反对声音的少数留学生当中,古懿和他的同学们还是少数派中较激烈的少数派。但是他们说,他们的活动已经在山西和中国的其他地方获得了响应。 “我们不关心非法元首的任期有多长,但非法议会修订非法宪法为我们提供了传达理念的一个契机,”古懿解释道。“我们不是靠民运吃饭的政客,也不是关心‘改革成果’的自由派,而是一群正在进行煽动颠覆国家犯罪的大学生。” 古懿,美国佐治亚大学化学系在读博士留学生,是一位持不同政见者和人权活动家。他家乡在四川,是回族穆斯林,他的经名叫Sulaiman。在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读书期间,他公开谴责国家对新疆与维族人的政策,因而受到当局审讯与警告。从2012年出国读书之后,古懿关注的问题更为广泛,包括当局镇压“六四”天安门学运、中国申请主办2022年冬奥会,和当局关押的政治犯等。他现任全美中国学生学者自治联合会(简称“全美学自联”或者IFCSS)轮值主席。全美学自联是“六四”后,海外中国学生创立的非盈利团体,旨在推翻中共的统治,推进中国民主化。

Posted in 民主 Democracy, 评论 Opinion | Leave a comment

中国两会诞生了反叛偶像 翻白眼即可 Rebellious Idols in NPC and CPPCC

蓝衣女记者梁相宜“翻白眼”的各种素描绘图出现在网络 两会开得好沉闷,代表们选什么,投什么,中国要往哪里走,老百姓关心不?“关心也没用,人家也不代表你们。人家代表的是党。”一个网民说。人心似乎压抑得比较厉害。但是一个翻白眼,颠覆了中国互联网 ! 习近平思想入宪,取消国家主席任期修宪,只需鼓掌,一切都按照党中央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然,一位女记者在人民大会堂翻了几下白眼,极大地提起了人们的兴趣。法国世界报如此开题:“在中国,看着天翻白眼,就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反叛偶像”。纽约时报有文将此比作“史诗级白眼”。 “假外媒”也好,“真官媒”也好,问题的实质似乎不全在这里。两天前人大就取消国家主席任期投票结束之后,两位“真外媒”提问题,其中一个特意用中文和英文双语表达,人大发言人佯装不懂,或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连给官员承担翻译的翻译官也故意歪曲,把文革翻译成“政治动荡”,把敏感字句偷偷省略,在公然愚弄记者观众听众的同时也愚弄了高官们。

Posted in 评论 Opinion | Leave a comment

香港立法会补选:“抗衡建制”与“结束吵闹”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by-election: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Pro-Beijing Camp” and “End of Quarrels”

EPA黄之锋(右)在帮民主派候选人拉票时,有示威者与他对峙。 香港3月11日(星期日)举行立法会补选,填补因为宣誓风波而被撤销议员资格(俗称DQ事件)的议席空缺。 今次选举约210万名香港岛、九龍西及新界东地方选区,以及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功能界别的选民合资格投票。 外界关注今次民主派阵营能否重夺“地区直选”的否决权,避免建制派可以在立法会轻易通过任何议案。 民主派形容今次投票是要显示香港人追求民主的心不死,反对DQ和抗衡专制。 中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就指,香港正处于关键时刻,认为港独和自决危害香港,“吵吵闹闹的时候应该结束”,呼吁选民选出有建设性、做实事的人当议员。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投票时没有接受媒体访问,所属票站附近,有示威者与警员发生小规模冲突,有示威者被抬走。

Posted in 民主 Democracy, 评论 Opinion | Leave a comment

“崛起”和“盛世”背后的现实与困境 The Bitter Reality and Predicament Behind the “Rise” and “Prosperity” of China

WOLF WARRIOR 2由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2》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色彩。 2018年注定会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十九大开完后的修宪无疑对中国政治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外交作为内政的延伸,自然也是受影响的重要一环,但“大国崛起”和“强势外交”背后的现实困境也不容忽视。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今后几年的中国外交会延续“积极有为”的强势外交策略。这种强势在国际社会看来好坏参半,中国寻求改善国际地位和全球领导力,也意味着更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从全球气候治理到联合国维和等一系列全球问题上,中国不再像以前那样继续袖手旁观,这对世界无疑是个好事。 尤其是在美国全球领导力衰退的时代,特朗普的孤立主义留下国际领导力的真空,世界需要一个更有担当的中国来提供公共产品。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年初习近平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发言备受国际好评的原因。 然而对于东亚各国来说,强势主动的中国外交也意味着中国不会轻易在南海和东海问题上妥协,他们面临的安全压力无疑会上升,因此不少国际评论家认为中国的外交变得非常具有“侵略性”,中国在运用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欺负”其他国家。

Posted in 评论 Opinion | Leave a comment

中国两会-军事预算和国家任期限制 NPC’s Major Rubber Stamp Topics: Approving Military Budget and Remove Term Limitations on the Nation’s President and VP

下个星期一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一个议题是,中国军事预算要增加多少。会议的另外一个重大议题是中共提议修改宪法准许国家主席无限期在任。预计这一提议会获得通过。 在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前,中国的官方媒体充斥着有关军队演习的报道。一些国防企业公司则游说要求增加军事开支,强调军队的力量日渐增长,在外活动范围扩大。中国去年在吉布提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中国在全球发挥更大作用的野心也在扩张。 在今年的中国农历新年期间,中国国营媒体发布视频,展示中国的隐形喷气机的能力。另一则有关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活动的报道则为中国海军打气鼓劲。 上个星期,中国国营媒体发布两则有关航空母舰的报道,声言中国将建造更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中国目前只有一艘航空母舰在服役中。 中国第一艘本土建造的航母去年下水,预计将在2020年投入服役。

Posted in 新闻 News, 评论 Opinion | 3 Comments